手机端
当前位置:主页 > 体坛资讯 >

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副主任陈志宇:风雨之后见彩虹

  新华社北京7月17日电 题:风雨之后见彩虹

  ——专访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副主任陈志宇

  新华社记者马向菲

  中国反兴奋剂工作自1987年启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被外界质疑到如今世界领先,风风雨雨30多年后的今天,国家体育总局反兴奋剂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陈志宇认为,是时候向全世界讲讲中国的反兴奋剂故事了。

 

  16日和17日两天,中国反兴奋剂中心在北京举办首届国际反兴奋剂工作专业研讨会,邀请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反兴奋剂专家交流切磋,还请来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主席里迪、国际检查机构总干事科恩以及《世界反兴奋剂条例》起草委员会主席哈斯等业内“大咖”助阵。

  这届研讨会的主题很有特点,叫作“综合性运动会反兴奋剂工作”,主要内容是展示和分享中国在组织实施综合性运动会过程中形成的体系、政策和运行模式。在这一领域,中国许多独到的做法和创新赢得不少赞誉。

  陈志宇说,中国反兴奋剂工作的由来和综合性运动会有极大关系。1987年中国筹建北京兴奋剂检测实验室,就是为准备第11届北京亚运会。“回头看,那时就是我们中国反兴奋剂工作正式启动的一个起点。”

  此后,中国承办了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国际赛事,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更成为中国反兴奋剂工作发展的里程碑。在那时,现有的中国模式反兴奋剂工作初具雏形,留下了丰厚的奥运遗产。

  陈志宇说:“通过奥运会的契机形成一套机制和方法。我觉得这是最重要的遗产。”

  那时陈志宇担任北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反兴奋剂处处长一职,手下5员大将,要负责管理近1000人的检查队伍、41个检查站并委托实验室进行4770例检测,检测数量比上届的雅典奥运会提高三成。最终,他们出色完成任务,在世界反兴奋剂机构随后的评估报告中获得极高评价。主席里迪也称,北京奥运会留给他的回忆“最美好”。

  “都问我为什么六个人能做,近一千人的检查团队怎么管理怎么运行、怎么招募怎么培训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反兴奋剂不同岗位和职责相关人员的培训、招募、演练和最终成为一名优秀反兴奋剂工作人员的机制。那么,这些优秀的做法、方式和人员,也是北京奥运会给我们留下的一个重要遗产。”陈志宇说。

  北京奥运会之后,中国又举办了多个综合性运动会,不断学习、探索、完善和发展这套反兴奋剂工作模式,终于形成了“中国模式”。

  陈志宇说:“我们综合性运动会的反兴奋剂工作积累了很多经验,把它现在叫作综合性运动会反兴奋剂工作的中国模式。综合性运动会反兴奋剂工作有很多政策规定,但每个国家具体做法不一样。我们在自己国家承办综合性运动会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派出我们的专业人员参加其他国家举办的运动会,比如里约奥运会、平昌冬奥会,发现好处和不足,经过总结整理形成一套模式。”

  不过,酒香也怕巷子深。陈志宇承认,虽然做了不少积极工作,但以往由于种种原因总无法把自己的声音传递出去。这几年,反兴奋剂中心一直致力于自我推广,2017年举办过食品残留物中兴奋剂检测与分析国际研讨会,去年又举办全球反兴奋剂教育大会。

  他认为,中国政府一直坚决反对兴奋剂,对反兴奋剂的重视从国家体育总局的政策制定,到对中国反兴奋剂中心的资源支持、对省市和国家队的严格管理,都有体现。“我们其实做得很好,但是外人并不太知道。有时候可能是说的故事别人听不懂或者不爱听,又可能是文化、政治上的差异,别人会有一些天生的偏见。”

  陈志宇希望这次研讨会能够帮助传播中国模式,对未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范围的综合性运动会提供借鉴。“通过讲我们中国的故事,让别的国家更加了解中国是怎么做反兴奋剂工作的,让别人了解我们。”

分享至:

相关阅读